其人琪言
  □耀 琪
  一個國家的民族性如何,歷來是學者和坊間津津樂道的話題。最近瑞典的世界價值觀研究會就發出統計數據,調查中美日三國的民眾所認為的孩子應該具備的素質。結果顯示,中國人最講究努力奮鬥,日本人則強調責任,至於美國則是講究包容第一。
  但凡涉及觀念的調查,其結果都會因為調查方式和問題方式的不同而千差萬別。不過,統計依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接近真相痕跡。比如中國民眾強調努力奮鬥多於講責任,這是有社會基礎的。當下獨生家庭已是社會主流,都市化演繹出的原子結構,代替了鄉村、單位、家族這些穩固的共同體。因此個體奮鬥也就成了比同齡人更強、一朝飛上枝頭變鳳凰的家長期許。
  奮鬥精神推演到社會上,就是必爭第一:讀書唯名次論、學校唯升學率論、社會唯經濟增長論。“讀書是為了有個好工作,有個好工作是為了賺錢,賺錢是為了賺更多的錢。”為常見奮鬥模式。把奧運精神變成金牌精神、並將金牌數量任務化,這是一種奮鬥邏輯。剛建一個品牌就喊要做中國第一,全球第一,這也是奮鬥綜合徵。
  奮鬥精神當然寶貴,否則社會就會像一些高福利國家那樣,人人收入都很接近,社會失去了活力和效率,進而變成大鍋飯。不過,日本人最強調的責任,也是值得借鑒的。責任意味著道義擔當,意味著無論是窮人富人、總理經理、博士還是賣菜的,都要堅守自己的角色,發揮自己的正效應,回饋家庭、社群乃至國家。以環保言,講究責任就是不能為了績效主義放棄環境、無視法治,而是要守住與周圍的生態平衡。
  美國社會為何崇尚包容?因其彙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繁多語種、族群和宗教,任何隱約的歧視、排斥和壓制,都會被認為是危險行為。美國能夠成為一個大熔爐,也正是源於尊重個性與權利的共識。當我們批評這個國家貌似一盤散沙、人人我行我素的時候,也應該看到正是這樣的土壤才容易誕生充滿想象力的科技與文化。
  談到兒童想象力,中國民眾似乎最應該反省。許多家長在孩子進入小學前還會裝模作樣地鼓勵孩子大膽想象,可是面對課堂教學大綱時,就會很快要求孩子轉入正統模式,進而壓制想象力。當我們為許多雷人產品、奇葩達人和網上眾多PS叫好,高喊“中國人有才”的時候,不知有沒意識到這種自滿多麼低級。許多盜版式的創新,不但讓國家形象遭人恥笑,更是在價值觀上對艱苦卓著創新精神的貶損,不能指望從中誕生諸如愛迪生和喬布斯式的角色。
  耀 琪  (原標題:光講究奮鬥不能包打天下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otdyrytxu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